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★★★☆
其实这部电影的名字并不能概括故事,比悲伤更悲伤的事其实是习惯孤独,而这部电影正好说的是从习惯孤独中走出来,生活开始变得充满活力和希望。
可是一切就像下辈子和永远两个词一样,下辈子比永远更多一种约定,但永远又比下辈子多一分陪伴,人生总是在这种选择中经历悲伤,男主瞒着对方,想要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给女主找到一个好人家,女主无意间知道实情,但愿意为男主做一切,所以找到了“心爱的人”,不过最终都拗不过爱情,最终害苦了老实人,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爱情。
其实整个电影的背景和情节都是被用滥了的手法,不过还是有很多伏笔埋得很不错。
本来看完是打的4颗星,晚上写的时候思来想去,觉得剧情比较狗血,还是给3星半吧。
爱情如果可以解释的话,这世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
习惯孤独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
下辈子和永远相比更像是一种约定
我不是药神 ★★★★★
这部电影是真的心念念了很久,都已经躺在待看清单里很久了,今天终于空下来看了。确实不失所望,是一部情真意切,感人肺腑的好电影。
整部电影以帮助慢粒白血病患者购买印度低价仿制药为线索展开,在老吕老婆给陆勇敬酒,病人在公安局给曹警官求情,陆勇最后被押赴看守所时众人前来送行几个这情节,真的让我泪目。
这部剧也不仅仅是帮助病人,从陆勇由一个脾气暴躁、穷困潦倒的保健品摊主,到卖假药挣到第一桶金后金盆洗手做起正规生意的纺织厂老板,再到发达后零利润甚至倒贴钱给病人买药的真慈善家,整个过程也是感人至深。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人真的要自己成功了才能改变性格,心忧他人。说白了,还是因为穷,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财富上穷,还有精神上的穷。虽然不绝对,但不可否认很多时候财富上的穷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穷。
整个电影里面人物塑造非常成功,不仅仅把陆勇的形象完美塑造,而且曹警官、黄毛等人的形象也塑造得十分成功。曹警官在受到病人的求情后,本应法大于情的人民警察,也软下心来,最后甚至不惜接受一切处分,也要放弃这个案子,体现了执政者在法与情之间的艰难抉择。黄毛的话,最后应该是想自己引出警察,然后救陆勇吧,不过最后出了意外,但整个人物由一个木讷的傻小子升华到英勇无畏的大英雄,或许这就是大智若愚吧。
仿制药这个事,就法律来说,是真的应该禁止,因为研发厂商的成本不仅仅是药物原材料的成本,还有高昂的研发成本,研发的背后可能是成百上千的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多年的辛苦工作,背后成百上千次的尝试与失败才换来一种抗癌新药,如果不加以保护,那就没有药厂愿意投入研发,那更多尚未攻克的病种可能就没有药物救治了。我们必须为知识付费!
但是,我们也应该看到病人的迫切需要,不能坐以待毙,我觉得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的解决方案已经很不错了,零关税,入医保,通过国家承担一部分责任,不仅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国家高度,也展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。
说到这里,我又想到了中国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创新了,我觉得中国现有的不愿为知识付费的国情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。六七十年代,中国有原子弹,氢弹,卫星等一系列中大科技成果出现,那是因为那一辈人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国家的战略高度。现今这个时代,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奋斗,而研发一个有持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难以短期产生收获,加上国内版权意识薄弱,就拿游戏来说,腾讯抄了多少游戏大家心里还没数吗?(这是说最开始的时候,现在已开始为知识付费了)一旦有创新,就被人蜂拥而上抄袭了,那谁还愿意去创新?很复杂,难以说清,我也还没有能力去说清,总之,培养为知识付费的国民习惯是真的很重要。
另外发现徐峥的电影好像有点喜欢夹杂泰国,印度在里面啊(不是说不好,只是发现有点导演倾向),前几年的《泰囧》也是。还有那个黄毛,第一幕看到的时候就有点眼熟,原来是《无名之辈》里的那个“笨贼”,看起来还是多精神一个小伙子,为什么老是让他演喜剧角色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