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笔记——《乌合之众》

断言、重复和传染

Posted by AspenStars on March 6, 2019

更新与于2019-03-09

这本书是这学期以来看的第一本书,前几天给自己立了flag,每周要读两本书,这本书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时间,看到一半的时候去豆瓣看了书评,有人竟然40分钟就看完了,很惊讶,或许是自己还不会看书吧。其实我也没有多认真看,有时候看着看着就想其他事去了,很多内容只是从眼前略过了,但其实并没有记在脑子中,也罢,得亏记了一些文摘,在看完后让我回忆得起来一些重要片段,能留下几句书评,为以后回想留点材料。这本书是前两天看完的,拖延症晚期已经拖延了两天了,再不写可能就要鸽了,趁着闲,赶紧写了。

《乌合之众》书评

这本书是讲社会心理学的,在看书之前,很多人推崇,自己也是看到它有趣的中文译名而最终选择的。

勒庞在书中讲到群体的急躁、冲动、愚笨、没有推理判断能力,这一点我是认同的,至少在现在的中国,当人融入群体后,就开始展现出群体的特征,比如“中国式过马路”,当有人走出第一步的时候,其他人也理所当然的跟着闯红灯,这种现象近几年确实有所改变,但是仍然存在;又如现今网络上各种事件的大反转、微博脑残粉的出现,都体现了群体这种特征,他们没有思考能力,完全凭着表面现象和别人带有情感偏见的分析去看待发生的事件,其实要想改变,也很简单,首先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,不管遇到什么事,不要先入为主,从正反两反面来看,经过分析,自认能得出自己的结论,当然这不一定正确,但随着阅历的增加,自己思考的结论总归会越来越正确。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,觉得很受用,在此引用一下:不是你不够优秀,而是很多别人见过的你还没有见过,多读书,多旅行,多思考,见多了当然也就变得优秀了

勒庞也说领袖发挥作用的手段是断言、重复和传染,这个结论我不完全赞同,其实全书中勒庞自己也经常用这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,本来接受观点就是这样,更主要的还是我上一段提到的,辩证思维能力——思考。其实主动权不在论者,而在于听者,如果论者就每个观点展开详细论述,那一个观点岂不是要写一本书?没有必要吧,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,所处的阅历层次也不相同,还是需要自己去论证。就跟做数学题一样,如果只看书上的结论,不练习,当做题时还是一样的抓瞎。

他将群体分为异质群体和同质群体,异质群体又分为匿名群体和非匿名群体,同质群体以派别、身份阶层、阶级分为分类,分析了各个群体的特点。其实我觉得这就纯属个人见解的不同,无可非议,我们还可以分为男人、女人呢,都是可以的。

这本书面提到了民主,也多次抨击共产主义,我也想说两句。其实什么主义并不是关键,各种主义都是人造就的,只要所在的这个主义给人民带来了好处,能够安居乐业,那都是好的主义。中国自推翻封建主义开始,确实走了很多弯路,给共产主义的历史蒙上了阴霾,但历史总是向前走的,我们要从动态的角度来看,至少从我的感受上谈,中国确实是在不断地往好的方面在发展,记得小时候总是听见各种送礼、腐败、权钱交易、黑恶势力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些词语在身边越来越少的出现,反而是反腐、打虎拍蝇、有能力就上越来越多,不敢说贪腐一定没有了,但至少不是一种公开的态度了,去年,四川发生的“严书记事件“就是一例,只要敢公开这种腐败就会立即被查处,让这种风气逐渐消失。我们不仅要敢于揭露丑恶,也要敢于表扬改善,毕竟中国走了那么长的弯路,想一下改过来不现实,如同治病一样,总得治疗一段时间吧,多给一点时间,让她慢慢变好,保持信心。咦,说着说着怎么扯远了,继续说民主的事吧,第一、就中国人现在的文明程度,还真的不适合西方式的民主,正如我上面所说的,很多人缺少思考能力,其实根本就不会选,选出来的人可能代表民意,但是不一定能带领大家走向更好,还不如现状,至少他们能更理性地思考中国的未来,不像我们整天忙于生活。网上一个段子,让大家一人一票来选主席,恐怕是要选出个杨超越、王俊凯来当,所以,还是先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吧,提升思考能力。待到时机成熟时,我相信能实现比西方民主还要民主的民主。

很久没有写东西了,洋洋洒洒写了很多,甚至还谈论了平时忌讳的政治。我觉得我们可以认可西方的思想和观点,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,你不可以不爱国。

其实我看这本书的时候,很舒服,很刺激,因为里面描述的很多东西都和身边现在发生的事高度吻合,要知道这本书可以写于100多年前,有可能是中国确实落后国外近百年,也可能是群体的特征就是这样。我总喜欢把身边的人和事带入进去,有那么一丝赞同,但总觉得哪里还是不对。多读书吧,希望将来能想清楚这个问题。

文摘

群体不善推理,却急于采取行动

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,群众的神权就要取代国王的神权了

与我们的中产阶级情投意合的作家,最好地反映着这些阶级较为狭隘的思想、一成不变的观点、肤浅的怀疑主义以及表现得有些过分的自私

当文明赖以建立的道德因素失去威力时,它的最终解体总是有无意识的野蛮群体完成的

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,他们的规律永远是回到野蛮阶段

复杂的典章制度、从本能状态进入能够未雨绸缪的理性状态的文明,属于文化的高级阶段

只有既不十分清楚易懂又显得负担最小的办法,才最容易被人们所容忍

人们从来不是按纯粹理性的教导采取行动的

一切精神结构都包含着各种性格的可能性,环境的突变就会使这种可能性表现出来

在集体心理中,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,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,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,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

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

如果群体中的个人知识把他们共同分享的寻常品质集中在一起,那么这只会带来明显的平庸,而不会如我们实际说过的那样,创造出一些新的特点

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,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,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,这全看环境如何

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,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

所有的群体无疑总是急躁而冲动的

同感会变成一个肯定过程的核心,它会征服理解力,窒息一切判断力

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,而不是一时的真实英雄

群体的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,群体仅仅能够把感情引到极高和/或相反极低的境界

今天所有的政客都十分清楚,那些基本观念中混杂着错误,然而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强大,他们也不得不根据自己已经不在相信的真理中的原则进行统治

群体推理的特点,是把彼此不同、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,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

群体没有推理能力

影响民众想象力的,并不是事实本身,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形式

制度和政府都是种族的产物,它们并不是某个时代的创造者,而是由这个时代所创造

各种制度并没有固有的优点,在特定的时刻对一个民族有益的制度,对另一个民族也许极为有害

一个民族并没有真正改变其各种制度的能力,以暴力革命为代价,它可以改变其名称,但是其本质依然如故

各民族都受着他们自己性格的支配,凡是与这种性格不和的模式,都不过是一件借来的外套,一种暂时的伪装

它以根本错误的心理学观点为基础,认为智力是通过一心学好教科书来提高的

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排不上用场。受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

这种制度在社会等级的最底层创造了一直无产阶级大军,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愤愤不平,随时都想起来造反

在最高层,它培养出一群轻浮的资产阶级,他们即多疑又轻信,对国家抱着迷信搬的信任,把它视同天道,却又时时不忘对它表示敌意,总是把自己的过错推给政府,离了当局的干涉,他们便一事无成

掌握一些排不上用场的知识,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

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,是经验,是开拓精神和个性

考虑事物虚幻的形状,远比考虑它们真正的形状更为重要,因为只有它们,是我门能看到并加以再现的形状,有时不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

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,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。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个人,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——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,他表现的身不由己,残暴而狂热

群体对自己看到的事件进行歪曲的方式好像各不相同,因为组成群体的个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倾向。但是情况并非如此。作为相互传染的结果,事件受到歪曲在群体的所有人中间总是表现出同样的状态

群体感情的狂暴,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和强化,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——而且人数越多这点就越是肯定——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,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。所有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

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,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。群体所接受的判断,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,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

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,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。一切政治、神学或社会信条,想要在群众中扎根,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——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。即便有可能使群总接受无神论,这种信念也会表现出宗教情感中所有的偏执狂,它很快就会表现为一种崇拜

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,也不会使他更幸福;他既不能改变它的本能,也不能改变的天生的热情,而且有时——只要进行不良的引导即可——害处远大于好处